19年,我认识了一个写作很好的女孩。她的朋友圈只有两样东西,她的文章和她圆锥状硕大的胸。那些照片我相信每个男人都会像我一样双击放大的看,每个女人看完都会替她害臊。但她并不在意,就像她的文章也通通是在表达她丰富的内心感受,而且全无讨好读者的意思。读完了你除了更了解她,其它什么也学不到。她就这样一个自我的人,她的朋友圈就是在从里到外的表达自己。后来我把她删除了,因为睡前刷到她的照片会影响睡眠质量。

那年我还见过一个网友,黑色长裙,高高瘦瘦,走路像是浮在空气里。她是个不知名的小众画家,那天我们初次见面,马路边走边聊,她是个路痴,于是我带路便去了一条热闹的街道。到了目的地,刚坐到一条长椅上,她就沉默了,拉长了脸,是生气了。我问原因,她凶巴巴的说为什么带她来一个这么吵闹的地方。好在我那时候已经是个成熟的男人,否则就会不欢而散。我假装若无其事的带她离开,并说艺术家就是有个性。她好像突然意识到刚才不礼貌,并向我道歉。她说她时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并认为一切干扰都是她的敌人,虽然她觉得这样不好,但是这种自我的陶醉带给她画画的灵感。

最近一年多,我开始学音乐,练钢琴。不过很难找到感觉,弹的很生硬,都说我弹的像 AI。我也同意,并去寻找原因。但是找来找去还是找不到感觉。直到有一天,我在整理手机相册的时候,我看到了一件白色低胸晚礼服之下的那对圆锥状硕大的胸,微微的凸点如同一双对我爱搭不理的眼睛。这么久不见,依旧高傲。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,或许就是因为我不够自我,因为我弹琴的时候老是想着别人对我的评价,老是过分去关注一些技术问题,导致自己不能很好的放松,所以才显得僵硬。而我要做的其实相反,我要自我一些,要去关注自我的感受,去享受弹琴的过程。明白的这一点之后,在接下去的几个月我开始去寻找一种自我的状态,让自己在弹琴的时候减少一分理性,增添一份自我,渐渐的我就能找到一种自我放松、陶醉的状态了。弹琴首先是给自己听的,让自己放松的去享受这个过程,一旦进入到那种自 high 的状态,灵魂就能通指尖传输到琴键,如此以来,弹出的旋律自然也好听了很多,不再像 AI 了。

面对艺术,理性的人要自我一些。开打心扉,用感性的内心去面对艺术,或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。